1964年8月的某天,偉大領袖毛主席正在時任中央軍委副秘書長肖華的陪同下一同觀看京劇《奇襲白虎團》。
聽著緊張密集的鼓點、看著舞臺上演員傳神的動作,毛主席的眼神中熠熠生輝,屏氣凝神注視著演員的一舉一動。
等到劇中的主人公、志愿軍偵察兵副排長嚴偉才喬裝打扮、打入敵人“白虎團”內部,一舉生擒團長崔喜寅美國軍事顧問的時候,一直保持安靜的毛主席止不住鼓起掌來。
“聲情并茂,真的是聲情并茂啊!把我們志愿軍戰士的謀略和勇氣表現得淋漓盡致。”
聽著毛主席發自內心的評價,臺上的一眾演員,連同這部戲曲的編劇李師斌、方榮翔、李貴華也感動得熱淚盈眶。
這部戲曲,是他們經歷了多少個不眠的夜晚,嘔心瀝血創作出來的,現如今得到領袖如此高度的評價,自然感到無比的自豪。
這個時候,扮演劇中英雄人物嚴偉才的演員宋玉慶說道:“主席,這部劇可是有歷史原型的,就是當初志愿軍里的一名戰士。”
聽聞這話,毛主席欣慰地點了點頭:“是啊,他確實是我們軍隊中的英雄。”
接著,毛主席轉頭問道:“肖華,他現在在哪里?擔任什么職務啊?”
對于這個問題,肖華上將沉默了。
當時,全國解放軍兵力約有300多萬,就算他的記憶力再好,也無法記住他們每個人的名字、履歷。在如此龐大的基數下、打聽一個人,猶如大海撈針一般。
肖華面露難色地回答道:“主席,給我一些時間,我一定會找到他。”
肖華
那么,這位曾經的志愿軍戰士究竟是誰?他在朝鮮戰場上究竟做了什么事,以至于事跡被改編成革命戲曲,被經久傳唱,甚至連毛主席觀看后都要詢問他的下落呢?
《奇襲白虎團》這部京劇作品,究竟講了什么?
1957年,周恩來總理來到了朝鮮,親自慰問駐扎在這里的志愿軍將士。
雖然在1953年,隨著《朝鮮停戰協定》的簽署,抗美援朝戰爭正式結束,但是仍有大批美軍駐扎在韓國境內。應朝鮮方面的請求,為了防止他們撕毀協定反撲,仍有20多萬志愿軍將士駐守在這里。
另外,20萬官兵是個不小的數字,不可能做到同一時間全部撤離,需要有秩序地、分批次地撤回國內。
當周恩來總理看到堅守在各大陣地的志愿軍戰士們時,被他們堅韌不拔的精神所感動,當即要求隨行的京劇團,搜集英雄人物事跡、改編成戲曲作品,將來面向全國人民演繹。
接到指令后,京劇團的李師斌、方榮翔、李貴華三位演員充當起了臨時編劇,請來志愿軍第20兵團司令員楊勇、以及其他參加過戰斗的志愿軍戰士口述,終于找到了一個不錯的素材。
初稿創作完成時,已經是1958年,志愿軍已經全部撤回國內,當初的志愿軍隨行京劇團也被并入山東省京劇團。
此時,李師斌等人拿出當初創作的劇本,經過重新潤色修改之后,起名為《奇襲白虎團》,并安排人員參加排練、演出。
劇本內容講述的是,在1953年7月金城戰役前后,美軍和韓國軍隊表面上假裝支持和平談判,背地里不斷挑起摩擦沖突。
其中,韓國精銳部隊首都師下轄的白虎團越過“三八線”,不斷向志愿軍挑釁,妄圖重開戰火。
擔任志愿軍偵察排副排長的嚴偉才不顧個人安危,帶領手下一個班的兵力深入敵軍內部,喬裝打扮后配合主力部隊里應外合,一舉生擒白虎團團長及美國軍事顧問,徹底消滅白虎團的故事。
劇中的主人公嚴偉才、現實原型為志愿軍第68軍203師607團偵察班班長楊育才。
師部下達命令,團長挑人時卻犯了難,楊育才挺身而出。
1953年5月中旬,隨著志愿軍取得夏季反擊戰前兩次戰役的結束,以美軍為首的“聯合國軍”囂張氣焰不再,老老實實地坐在了談判桌上。
可這個時候,韓國方面卻并不甘心,他們開始大肆宣傳“北進”、“單獨干”的口號,仍在瘋狂地進行戰爭準備。
韓國李承晚集團甚至強行扣留了2.7萬朝鮮人民軍俘虜,這足以看出,李承晚仍不打算休戰。
與此同時,韓國王牌部隊“首都師”師長崔昌顏、更是做出部署,將下轄的白虎團安插在金城東南防線右翼、26團安插在防線左翼,機甲團更是被部署在中心地帶,依靠迅捷的機動性隨時朝左右兩翼支援。
面對敵人的囂張態度,志愿軍總司令彭德懷提出:“推遲停戰協定簽字時間,再次給南朝鮮軍隊打擊”。
這個想法很快得到了中央軍委的同意,毛主席在電報中更是明確表示:再給南朝鮮軍以打擊,極為必要。
如果不徹底滅了敵人的囂張氣焰,等他們準備充分之后肯定還會挑起戰火,倒不如趁勝追擊,將這個隱患徹底掐滅。
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夏季反擊戰的第三次戰役:金城戰役正式打響。
如果說韓國“首都師”是韓軍中的王牌部隊,那么該序列下的白虎團就是精銳中的精銳。
該團配備了一個機甲營、4個炮兵營,擁有40多輛坦克和140余門大口徑火炮,每個士兵都是經過層層篩選、嚴格考核的,其戰斗力不容小覷。
而且他們占據了有利地形,只是一味地強攻,志愿軍付出的代價肯定是慘重的。
而這個任務,落到了志愿軍第68軍第203師607團全體官兵的身上。
就在戰斗即將打響之際,203師師長楊棟梁下達了重要指示。
“第607團派1個偵察班,利用敵軍兵種混雜、互相不熟悉、戰況混亂的空子,采取化裝襲擊的手段,直搗敵人心臟,奇襲白虎團團部指揮中樞,以配合主力部隊全殲守敵。”
楊棟梁師長的意思很明確,派出一個班的兵力打入敵人內部,與主力部隊里應外合,以最小的傷亡全殲白虎團。
該項目風電總裝機容量為150MW,項目配套建設1座110kV升壓站,110kV升壓站新建110kV架空線路14千米,導線截面300平方毫米,以1回110kV線路接入相公變,相公變擴建1個110kV間隔。
當團長宣讀了師部的命令,并開始物色人選的時候,身為偵察班班長的楊育才主動站了出來。
“團長,這個任務交給我們偵察排一班吧。”
對于楊育才,團長是打心底里喜歡。
記得68軍剛剛進入朝鮮的時候,正值第五次戰役剛剛結束,美軍和韓國軍隊從“三八線”一路撤到了漢江南岸,大量敵人的散兵游勇朝南潰逃。
為了擴大戰果,軍部命令607團追擊敵人、多抓俘虜。
607團接到命令后當即以連為單位、兵分多路朝著敵人猛撲,正當各路部隊抓敵正酣的時候,團長卻突然接到求助。
原來,3連將士們追擊敵人的時候,不慎誤入埋伏圈,嘗試幾次突圍均無功而返。
團長著急了,可手下大部分兵力全部外派,根本無法組織救援。
就在這千鈞一發之際,就是楊育才挺身而出,帶著偵察排一班十幾個戰士深入敵后、打敵人一個措手不及,硬生生在銅墻鐵壁的包圍圈上撕開了一個口子,救出了3連。
在團長心中,楊育才確實是這次行動的最佳人選。
可是此行危機重重、萬一被敵人發現,恐怕兇多吉少。
“你有把握嗎?”團長嚴肅地盯著楊育才的眼睛。
對方回答得干凈利索:“不管有沒有把我,我都要上。”
此時,團長嚴肅的臉上終于露出了笑臉,他十分欣賞這種敢做敢拼的勁頭。
但考慮到此行的兇險,團長還是開口道:“你有什么要求可以盡管提。”
本以為他會要武器、要裝備、要戰士,可沒想到的是,楊育才竟斬釘截鐵地回答道:“什么都不需要,保證完成任務。”
在楊育才的一再堅持下,終于讓團長開口,把這個深入敵后的任務交給了偵察排一班。
偵察排一班有10名優秀的偵查員、和2名精通韓語、英語的翻譯人員。
1953年7月13日,隨著志愿軍第20兵團五個軍在正面戰場向敵人發起突然攻勢,金城戰役正式打響。
當天晚上,偵察排一班全體戰士、連同班長楊育才共13人趁著夜色悄悄行動。
楊育才身材高挑,沾上胡子、穿好美式制服后,頗有些“美軍顧問”的意思。而剩余的12個人則偽裝成護送顧問前往白虎團的韓軍士兵。
白虎團的團部駐扎在二青洞西南山的山谷內,四周全是懸崖峭壁,進出也只有一條道路,守衛極為森嚴。
一行13人來到二青洞附近之后,擁有多年偵察經驗的楊育才意識到,倘若沒有敵人的口令、根本沒有辦法躲過重重哨卡。
于是,楊育才命令全班原地埋伏,伺機抓獲落單的敵人套出口令。
此時,天空下起淅淅瀝瀝的小雨,偵察班的戰士們躲在草叢中、輪番值守、注視著敵軍哨卡內的一舉一動。
“班長、班長,前面有個落單的。”
深夜,剛剛閉眼休息的楊育才被戰士叫醒,順著他手指的方向一看,不遠處正巧有一個韓軍士兵在草坑里上廁所。
楊育才當機立斷、壓著聲音說道:“上!”
一聲令下,2名戰士沖了上去,一個捂住他的嘴、另一個則死死抱住他的胳膊,2個人連拖帶拽,將那名韓軍士兵抓了過來。
看著對方被嚇得目瞪口呆的樣子,楊育才打心底里鄙視,隨即朝著翻譯說道:“你問他,口令是什么?”
對方聽完問話之后,當即嘰里呱啦說了一句,翻譯也跟著說道:“古倫姆,歐巴”。
得到口令之后,楊育才也不再耽誤,帶著手下的人便大搖大擺地朝著敵人的哨卡方向走去。
站崗的敵人很快也發現了他們,立刻舉槍瞄準。其中指揮官模樣的敵人見楊育才等人穿著韓軍的衣服,緊張的神經也稍稍緩和。
但該走的程序不能少,這名韓軍指揮官便按例詢問口令。
翻譯說出剛剛套出的口令,順利過了哨卡。
之后,他們又經過了幾個哨卡,穿過一片峭壁之后,終于看到前方的白虎團團部。
那是幾座用木板臨時搭建的小木屋,而在木屋的旁邊,三輛已經打火發動的吉普車正轟鳴作響,十幾名韓軍來返于木屋和吉普車之間,手中捧著厚厚的資料。
很顯然,他們是想轉移,如果自己再晚來一會的話,恐怕只能無功而返。
楊育才立即將13人分成3組。一組負責襲擊吉普車、二組沖入木屋、三組則在外面負責警戒。
一聲令下,所有志愿軍戰士沖了上去。
由于敵人沒有準備,以為是志愿軍的大部隊來襲,大部分都放棄反抗、繳槍投降。少部分負隅頑抗的敵人也被志愿軍戰士擊斃。
13個人,僅僅用了十幾分鐘的時間,就端掉了號稱韓軍王牌部隊的“首都師”旗下白虎團的團部,這個消息大大激發了正面戰場將士們的士氣。
事后,志愿軍第203師政治部是這樣描述那場戰斗的。
“此戰共擊斃敵人214人,俘虜敵人19名;繳獲白虎團團旗一面,吉普車27 輛、卡車10輛、火炮一門、各種槍支 76 支、各種電臺總機11部、步談機和電話機110部。”
抗美援朝戰爭結束之后,楊育才被志愿軍授予“一級戰斗英雄”稱號,后來朝鮮方面又授予他“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英雄”稱號。
1955年3月,楊育才隨志愿軍第68軍回國后,便被劃歸到新成立的濟南軍區。
毛主席詢問起他的下落時,肖華并不了解,便向主席保證,給一些時間一定找到他。
當天晚上,肖華就打電話給濟南軍區司令員楊得志:“抗美援朝時68軍的戰斗英雄楊育才現在是什么情況?”
對于楊育才,楊得志是有些了解的,加入濟南軍區后便奉命駐守在徐州一帶,擔任連長職務。除了日常的訓練之外,他平時就帶著全連戰士們在微山湖畔搞生產。
得到這個消息后,肖華第一時間匯報給了毛主席。
主席點點頭道:“很好嘛,人才在哪里都是能發光的。戰場上是戰斗英雄,現在和平了,也是一把搞生產的好手。”
“這才是一個軍人該有的樣子。”
正如毛主席所言,楊育才確實是一名稱職的軍人,憑借在軍中突出的表現,他先后被提拔為營長、副團長、副師長等職務,退休后更是被解放軍總政治部表彰為“先進離休干部”。
1998年,身患重病的他躺在病床上,情真意切地說出了肺腑之言:“如果祖國需要我楊育才,我二話不說還上戰場”。
可是,這位七旬老人還是在第二年的5月26日與世長辭。
在老英雄的遺體告別儀式上,時任中央軍委副主席遲浩田親筆寫下挽聯:奇襲白虎團威震敵膽;戰功垂青史名揚華夏。
雖然老英雄去世了專業股票配資開戶公司,但他的事跡和骨子里的軍魂依舊影響著身后一代又一代人。
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實盤配資排行榜_國內配資平臺排行_最大的配資公司觀點